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英雄保家卫国,出征血洒万里疆场。在我校历史上有一批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革命”,他们不仅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后又为学校的创建和发展奉献了热血与汗水。现如今,这些“老革命”大多已离世,但他们的精神仍在共和国历史上熠熠闪光。
以科研支援“抗美援朝”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朱德委员长急盼地说:现代战争打的就是钢铁和石油,有了这两样,打起仗来就有了物质保障,没有石油,飞机、坦克、大炮不如一根打狗棍。
1950年冬天,燃料工业部副部长刘澜波奉命出任抗美援朝志愿军总部后勤部部长。志愿军的军车和飞机在战场上经常因为油料问题而出故障,原因在于燃油规格、标准的不统一。为配合对苏联援助的军用航空汽油进行检验,同时建立自己的油品标准规格测试系统,清华大学曹本熹教授(后为北京石油学院副院长)带领化工系刚刚成立的燃料研究室师生承担前线军用航空燃料油的研究以及培训部队油料工作人员任务,还办了一个“油料训练班”,按ASTM(美国材料实验协会)标准在实验室中加班加点建立了一整套油品规格、标准的化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很快就解决了朝鲜战场用油的混乱现象,并为军队后勤部门培养了一批技术干部,有力地支援了前线。
【图】1958年,曹本熹(左)与炼制系同学讨论实验问题。
在曹本熹、朱亚杰、侯祥麟、武迟等几位教授的带领下,张履芳、赵铁玲、孙怀琳、徐述华、孙岳明等研究人员全力参与,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这些研究人员,后来大都成为我校教师。
油料匮乏对曹本熹等人触动很大,他们深刻认识到石油对国家的重要作用。于是他们开始在清华大学倡导开设石油类课程,建设石油学科。1951年5月,清华大学化工系在燃料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石油炼制组。同年,武迟、侯祥麟第一次开设了炼油工程等课程。1952年9月24日,北京石油学院的前身——以清华大学地质系、采矿系、化工系为基础,会合天津大学四个系以及北京大学化工系、燕京大学数学系师生力量的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成立。1953年1月,中央决定筹建北京石油学院,曹本熹任建校筹备处副主任。正式建校后,曹本熹任教务长、副校长,为北京石油学院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北京石油学院“志愿军杨连弟连”特别排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凯旋回国,全国掀起学习志愿军热潮。
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同学开展了学习“志愿军杨连弟英雄连”的活动。杨连弟是著名的志愿军“登高战斗英雄”,英雄所在连队被中央军委命名为“杨连弟连”。1958年,炼制系同学与该英雄连队建立起军民友谊联系,炼56-1班被铁道兵司令部批准命名“杨连弟连特别排”,英雄连的后任连长和杨连弟烈士的父亲都到过学院访问、作报告。
【图】杨连弟
杨连弟 (1919~1952),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在修复陇海铁路8号高桥时,杨连弟机智勇敢地攀上40多米高的桥墩,提前完成修桥任务,荣获“登高英雄”的光荣称号。1950年9月,他光荣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50年10月,杨连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铁道兵团第1师第1团第1连任副连长。1952年5月15日,杨连弟在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光荣牺牲,时年33岁。
管理战俘的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鲍冲
北京石油学院的师生中,有许多都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指战员,石油储运专业的老教授鲍冲,当年就是从志愿军战士转入北京石油学院读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的。
鲍冲,1948年参军,在解放军第十九兵团“俘管团”当干部。1951年4月下旬,该兵团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鲍冲所在的“俘管团”是专对联合国军俘虏进行管教工作的机构,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朝鲜战局呈现对峙状态,战线基本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其后,志愿军各部队的俘管机构整合,鲍冲等百余名志愿军奉调回国接受“建设培训”,准备转到新中国建设战线。
【图】鲍冲教授在指导研究生。
1952年9月,鲍冲以“调干生”的身份进入清华大学土木系攻读本科,不久转入新成立的石油系储运专业学习。1953年,鲍冲随清华大学土木系到北京石油学院继续攻读石油储运专业,1956年毕业留校任教,1988年离休。
少校单巩的军功章
在我校的老教职工队伍中有许多“老革命”,有的参加过万里长征,还有的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单巩便是其中的一位。
单巩1942年参加革命,1944年参加新四军投入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转为解放军作战,参加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平津解放后,他随第四野战军南下,一直打到广西睦南关。朝鲜战争爆发后,单巩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在长达十余年的戎马生涯里,单巩多次荣立战功,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荣获三级解放勋章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三级、二级国旗勋章。
【图】北石一院三校官:单巩少校(左)、孙卓夫大校(中)、何仁江中校(右)。
1960年转业到北京石油学院后,单巩任学校党委常委,先后兼任人事处处长、保卫处处长、政治部副主任等职。这位“老新四军”、“老解放军”、“老志愿军”在学校工作了20多年。1966年他参加领导了“胜利建校”,率领师生在东营盐碱滩上建造了四万多平方米的“干打垒”土房;学校在东营办学初期,他参与领导了创建农场和炼油厂的工作。1981年,单巩奉调山东教育学院任党办、院办主任。1984年离休,2012年1月17日在山东省济南市病逝。
【图】抗美援朝纪念章。
【图】朝鲜三级国旗勋章。
这些军功章都是单巩老师1950年10月至1953年5月在抗美援朝期间获得的。见证了中国军人忠心报国、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