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 校史馆

杨明斋与中国共产党初建 ——档案馆党支部“阅档明初心 读史启未来”活动第二期举办

发布者:马梦华发布时间:2023-04-07浏览次数:150


阅读是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为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档案馆党支部特别策划了“阅档明初心 读史启未来”品牌活动。43日,活动第二期举办,主讲人靳国栋做《杨明斋与中国共产党初建》的主题分享。

靳国栋在整理研究馆藏相关档案材料并结合其他研究成果后,分别以“拓荒”“追光”为主题与全体党员分享了杨明斋与中国共产党初建以及我校余世诚教授历经十年探明了杨明斋功勋卓著的一生:从投身十月革命到联系建党大业,再到任教丰润中学,直至最后壮士含冤牺牲。


【拓荒】杨明斋的人生轨迹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建

杨明斋故居

杨明斋,名好德,字明斋,18823月(也有资料显示是1888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明村镇马戈庄。

1901年,19岁的杨明斋来到海参崴,成为一名华工。1908年,他又转到了西伯利亚矿区。在这里,杨明斋边工作、边读书,并有幸与布尔什维克党人相遇了。

 “十月革命”前,杨明斋加入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入党后的杨明斋被党组织安排到沙皇俄国的外交部,表面上为俄国政府工作,暗中则为党从事地下活动。

19203月,以维金斯基为代表的共产国际工作组到中国活动,杨明斋为小组成员,担任翻译和协调工作,他们先后多次在北京向李大钊建议南下到上海与陈独秀等共产主义者会谈,发起建立中国共产党。

19205月,杨明斋参与建立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担任负责人。同年9月,在渔阳里6号开办中俄通讯社和外国语学社,并担任社长。

上海霞飞路渔阳里6号外国语学社旧址


1920年秋天,杨明斋回到山东,促使了山东最早党组织的建立。

1921年,杨明斋由俄共党员转为中共党员。

19227月,杨明斋出席了中共“二大”。

1924年,杨明斋到北京担任中共北方区党报《工人周刊》编委和劳动通讯社编委,并出版了《评中西文化观》。

19253月,苏共中央决定在莫斯科设立一所中山大学,为国共两党培养干部,杨明斋负责选派干部赴苏学习。

1927年杨明斋回国。受党中央派遣,到北平工作,隐居在景山西街西板桥(现20号),进行改造中国社会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他较早认识到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192810月完成了《中国社会改造原理》上卷,并于19292月出版。

1930年初,杨明斋进入苏联远东地区,从此再也没能回到祖国……


【追光】余世诚教授寻找杨明斋信息的曲折经历

作为建党牵线人,杨明斋在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后的去向长时间内却不为人知,最终下落如何更是始终成谜。为了揭开这位“忠厚长者”的神秘面纱,我校教授余世诚于1979年至1989年间展开了探寻杨明斋生平事迹的曲折历程。

1981818日,余世诚教授在北京参加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时看望了山东最早的女共产党员——黄秀珍,得到了杨明斋是山东平度人的重要线索。最终确定了杨明斋故里———山东平度县(现为平度市)马戈庄。

余世诚访谈杨明斋生平

余世诚通过走访中山大学的老校友伍修权、李培之、黄秀珍、李锦蓉、王哲等人后,确定了杨明斋1925年秋至1927年秋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但杨明斋1927年秋后的去向不明,调查又断了线。

1984年,何连甲、宋敏之两位老同志来信称杨明斋曾在河北丰润县车轴山中学任教,余世诚一行当即赴太原和北京,访问这两位老同志。线索由此扩展,他们又调查访问了李尔重、吴德、刘尚之、宋匡我、杨向奎等杨明斋教过的学生,填补了杨明斋在1927年秋至1930年间的空白。

余世诚写给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信

198810月,余世诚向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写了一封信,叙述了杨明斋这位历史人物在中共创建史上的地位和贡献,赞扬了这位忠厚长者为中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精神,诉说了一行人查找这位老布尔什维克的过程和遇到的困难,请求给予帮助。

余世诚收到的苏共中央委托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吉塔连科回信

 “杨明斋档案”卷宗封面

随着这些资料和后期照片的发现,杨明斋身世之谜终于完整揭开,杨明斋,不再仅仅是一个名字。

杨明斋

一个为理想信念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共产主义战士,终于从一个名字变得立体生动、血肉丰满。这位光明磊落、上下求索、耿直倔强、人生坎坷的中共先驱,终于能够魂归故里。

最后靳国栋与大家分享了备课期间的启示及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做研究要严谨,更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没有档案,一切历史都是传说”,勉励大家以扎实的态度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以严谨的作风做好校史文化研究,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