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获取知识、启迪智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为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档案馆党支部特别策划了“阅档明初心 读史启未来”品牌活动。
12月18日,活动第十期举办,主讲人操娜娜就《100个档案故事讲述党的历史》一书作读书分享。
《100个档案故事讲述党的历史》一书是由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编写,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看到很多记载着我们党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的历史档案时,意味深长地说,我们的初心、真理就蕴含在这些档案之中,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对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线索,聚焦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遴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改革开放初期的珍贵档案资料百余件,讲述档案背后鲜为人知、影响深远的历史故事,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参考读物。本次读书活动选取了8个档案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
档案故事一: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等10项决议案,会后这些决议案汇编成一本文件集。作为我党第一批工人党员和工人运动领袖的张人亚获藏一本该文件集,这是后来中共二大唯一存世的中文文献。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上海。张人亚冒险专门回了趟宁波老家,将珍藏的一批党的珍贵文件和资料交由父亲张爵谦保管。张爵谦想出了“衣冠冢”的“苦肉计”,编了个“不肖儿在外亡故”的故事,把这些文件资料藏进空棺,埋入墓内。从那时起,张爵谦孤守着这个秘密。新中国成立了,儿子仍没有回来,已过八旬的他挖开墓穴,打开棺材,将包括二大党章在内的这批珍贵文件资料取出交给了党组织。遗憾的是,张人亚本人并没能看到革命成功的那一天。据《红色中华》报记载,张人亚1932年12月23日病故于由瑞金赴汀州的路上。
除了二大党章,在张人亚的秘藏中还有《共产党宣言》、三大《党章》、《共产党》月刊等珍贵材料,其中《共产党宣言》为陈望道翻译的首版中译本,现存世仅有11本,张人亚完整地保存了两本,都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这些都是张人亚用生命守护的珍贵文物!
档案故事二:红军途径湖南汝城时的行军部署——半条被子故事的来龙去脉
1934年,红军在汝城遭到敌军的顽强抵抗,于是改变了作战策略,放弃进攻汝城,并作短暂休整,在这时经过了一个叫沙洲的村子。
在沙洲村,红军纪律严明,战士们和衣睡在屋檐下、空地里,在野外架锅煮饭。南方的冬天异常湿冷,村民徐解秀看到此情景,便让其中三个女红军睡到自己屋里。徐解秀家一贫如洗,连一条完整的被子都没有。女红军们在急行军中只保留了一条棉被,女主人就和三位女红军挤在这一张床上合盖这一条被子,而男主人则睡在门口的草堆上,守护着她们。几天后的清晨,女红军们离开前,决定把仅有的一条被子送给徐解秀御寒,但她说什么也不肯要。僵持不下,一位女红军摸出一把剪刀,把这条被子剪成两半,说道: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
“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的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情深,是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
档案故事三:赵一曼的两封遗书
1936年8月11日伪满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逃走前后的状况以及其死》的报告中记载:8月2日凌晨,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车上,赵一曼向押送职员要了纸笔,写给她最亲的、四年多未见的孩子:“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死亡更加迫近了!赵一曼继续嘱咐道:“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替代母亲继续斗争……我的孩子自己好好学习,就是母亲最后的一线希望。”
这两封遗书,展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绵长的思念与歉疚,又灌注了深沉的爱与嘱托,更凝聚着抗日英雄最真挚的爱国情怀!最终,在珠河县小北门的刑场上,年仅31岁的赵一曼热血洒地,壮烈牺牲。
档案故事四: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
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来农历45岁生日,这一天,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同事为他准备了茶点祝寿,但他并没有出席,而是在自己的办公室,写下了一篇令后世敬仰的《我的修养要则》,对自己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第一条:“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第二条:“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第三条:“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第四条:“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第五条:“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
第六条:“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第七条:“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档案故事五:征集的党旗设计档案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七大筹委会便收到了各地代表的许多来信,建议中国共产党党旗要体现出民族化的特点。为此,筹委会发出了征集党旗图样的通知,并专门成立党旗党歌委员会全面负责。在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收到了延安党政军领导机关、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联防军政治部等单位应征设计的200多幅图样,党旗党歌委员会对这些应征作品进行了展览。
这些应征作品大部分来自基层,有的用红纸剪贴,有的用染料上色,虽然纸张粗糙,但是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广大民众对党的无限热爱。总体来看,这些党旗设计方案基本以红、黄两色为主色调,红色象征着革命,而黄色代表革命的万丈光芒,意指无产阶级必将取得革命的胜利,开创无限光明的新世界。在图案上,镰刀、锤头、枪矛、五角星等元素出现频率较高,且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档案故事六: 毛泽东修改的《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军派军入侵朝鲜,越过三八线,同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严重威胁中国的领土安全。此时,国内经济刚刚恢复,物资极度匮乏,财政状况困难,新生政权没有巩固,武器装备十分落后。
在这种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出兵援朝能不能打赢?还是会引火烧身?惹祸上门?大家意见悬而不决。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认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彭德怀也认为:“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签署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共毙、伤、俘敌71万余人,自身作战减员36.6余万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档案故事七:邓小平对高考招生工作问题的批示
1977年,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两次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在要不要废除群众推荐、是否恢复高考制度等问题上,与会人员分歧很大,议而不决。
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召集教育部部长刘西尧等人谈话,严肃指出:“教育部要争取主动、独立思考。该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报告中央。教育方面的问题成堆,必须理出个头绪来。现在群众劲头起来了,教育部不要成为阻力。教育部首要的问题是要思想一致。赞成中央的,就干;不赞成的,就改行。”这些措辞严厉的话语,使教育部的负责同志受到极大的震动。几天后招生会议结束,新的招生文件基本形成。
10月3日,邓小平在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的请示报告》等文件上批示:“此事较急”,并建议尽快开一次政治局会议予以讨论。
10月5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招生文件。
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从1977年起,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恢复统一考试制度。
1977年冬天,570万年龄参差不齐的青年走进了高考考场。这次考试规模之大,不仅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最高纪录,亦堪称世界之最。高等学校招生进行严格考试,实现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录取工作重在本人表现,上大学可以不受家庭问题的牵连。新制度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中国重新开启高考之门,预示着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的来临。
档案故事八:毛泽东《关于读书的建议》
1958年11月,毛泽东在郑州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在会议期间,鉴于 “大跃进”中发生的一些问题,干部中存在一些混乱思想,毛泽东深感各级干部非常缺乏经济学知识,他觉得自己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思考。
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倡导下,各级干部掀起了读书的热潮,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只有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才能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1959年庐山会议上,毛泽东再次建议大家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次读书活动他亲自安排,规定每天下午大家一起读书,边读边议。这次读书活动历时两个月。
毛泽东酷爱读书,他46岁的时候曾说过:“年老的也要学习,我如果再过十年死了,那么就要学九年零三百五十九天。”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直到临终前,他仍然坚持读书。1976年8月26日,毛泽东还向工作人员要了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9月8日,也就是毛泽东逝世的前一天,他时而昏迷,时而清醒,但是,只要清醒过来,他就看书、看文件,这天,他断断续续看了2小时50分钟。读书伴随着他度过了一生,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档案记录历史,昭示未来。红色档案蕴藏着我们党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铸就了我们党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翻开“100个档案故事”,每一份力透纸背的档案背后承载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历经岁月的沉淀而跃然纸上。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汲取一件件“红色档案”穿梭百年峥嵘岁月带给吾辈的精神伟力。
“阅档明初心 读史启未来”活动是档案馆支部在2023年新推出的主题学习品牌活动,全体党员参与,每月将连续开展,旨在形成读书、学习、分享的浓厚氛围,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创新型、团结型的档案管理和校史研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