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 校史馆

跨时空对话丨一起来看这场8.9万人围观的清明科学家追思直播特辑

发布者:张大宇发布时间:2025-04-11浏览次数:16

      

      在清明节这个缅怀先人的特殊日子里,为缅怀科学先贤,传播科学家事迹,弘扬科学家精神,4月4日上午,由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指导,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主办,联合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11家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开展主题为“缅怀科学先贤,传承精神火炬”的2025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清明节直播活动。

      活动联动中国科协之声、中国科学院大学平台,圆满完成直播活动,各大平台累计观众达8.9万余人,收获点赞量近4万。其中:国家科技传播中心视频号2.5万人观看,3.2万点赞量;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抖音5.4万人观看;中国科协之声视频号1230人观看,7943人点赞;中国科学院大学抖音7950人观看、快手644人观看、哔哩哔哩人气峰值877人

在本次活动中,校史宣讲团的成员们以“传承先辈精神,接续能源报国”为主题,在校园内科学家雕塑前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同学们通过集体献花、讲述科学家故事、分享感悟等形式,向杨光华、沈忠厚等科技先驱致敬,诠释新时代青年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表达他们将能源报国使命融入血脉的青年誓言。

同学们先向沈忠厚铜像和杨光华铜像敬献鲜花。全体人员怀着最崇敬的心情,依次向沈忠厚铜像和杨光华铜像献上手中的鲜花。一朵朵鲜花,承载着大家对两位科学家深深的敬意与无尽的怀念。

      献花结束后,同学们依次接受采访。在采访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3级曲琳婷提到:“沈忠厚院士在科研过程中遭遇过实验条件艰难、理论模型不完善等诸多困难,甚至因为长期驻守井田现场而积劳成疾,然而他始终坚持“现场就是实验室,反复在井场进行实验”,最终成功建立了射流动力学新理论体系。我们青年科研者应学习他“扎根一线的实证精神”和“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更好的服务国家能源战略。”

      俄语专业2022级王颢頔提到:“我们这一代人要牢记一代代科学家们的嘱托,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自觉赓续前辈精神,把科研根系扎根在祖国大地,以攀登者的姿态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在新能源、石油勘探等关键领域破题,接续奋斗,让创新精神炬火永燃不熄!”

      其他成员在本次采访中,也纷纷表达了对沈忠厚教授与杨光华教授的深切追思,分享了从两位教授身上学习到的科学家精神,并进一步联系实际,探讨了青年学子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践行这种宝贵的精神。

      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作为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联合体成员单位,不仅是对外展示学校历史文化和科技成果的重要窗口,更是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青年人科技创新热情的重要平台。校史馆将继续深入挖掘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为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