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攀科学高峰 为中国加油

图片

攀科学高峰   为中国加油

——《校史文化》课第六讲

图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在我校的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石大人奋斗在科研前线和生产一线,他们无私奉献、兢兢业业、矢志不渝地钻研科学技术,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攻下了无数的科技难题,为石油石化行业的建设铺就了坚定的基石。

图片

【图】北京石油学院师生大力发展煤炼油技术。

图片

【图】我校师生准备赴松辽参加石油会战。

图片

4月11日晚,秦莹莹老师主讲的《校史文化》课第六节——以“攀科学高峰·为中国加油”为主题的学校科学故事在南教209室开讲,带领同学们一起了解我校历史上的科研精英和科技成果。

图片

【图】学校部分科技人才。

图片

【图】学校老师走向厂矿开门办学。

图片

课堂上,秦莹莹老师以石油的用途入手,逐一分析了我校四个历史时期的科研面貌:北京石油学院时期“乘济国运,解决国家亟需”,迁校东营后科研人员“走向厂矿,维系科研链条”,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后广大师生“甘于奉献,躬身科研一线”,进入中国石油大学阶段后学校科研“与时俱进,跻身一流水平”。

图片

【图】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路面使用的沥青就是我校科技成果。

图片

在这节课上,同学们不仅系统了解了学校从建校至今为祖国石油工业和石油科技解决的难题和做出的贡献,而且掌握了我们学校建立的科研机构和取得的科研成果,更是近距离地接触到学校培养的众多优秀科研人才和科研团队。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时地为科研工作者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所感动,更是为科研师生砥砺奋斗的事迹所鼓舞。

图片

【图】沈忠厚院士科研团队。

图片

【图】我校科研成果——超短半径径向水平井在辽河油田试验成功。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在课程的最后,秦莹莹老师希望同学们:秉承学校优良传统,勇攀科学高峰,致力为祖国加油!
图片
图片

Tips

4月11日《校史文化》课的思考题:

我们学校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石油科技做了哪些贡献?有什么启示?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石油大学档案馆校史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