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 校史馆

本馆介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馆情简介

目录

一、机构沿革

二、馆藏概况

三、工作综述

(一)基础设施建设

(二)规章制度建设

(三)资源体系建设  

(四)数字信息化建设

(五)利用体系建设

(六)校史文化研究

(七)研究成果推介

(八)校史馆建设与运营

        四、对外交流



        一、机构沿革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是学校档案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是永久保存和利用本校档案的信息中心。本馆成立于198911月,19914月成立学校档案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学校档案工作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1999年与图书馆合署办公,为副处级建制,20134月升格为正处级建制,由主管校长直接领导,2017年学校成立校史馆(副处级)挂靠档案馆,2021年面积为3500㎡的新校史馆建成。

二、馆藏概况

馆藏档案始于1953年。截止到2021年底,累计馆藏纸质档案121686卷,电子档案1.63TB,电子照片37999张,实物档案6066件,艺术品607件(套)。档案馆重视基础性工作,注重档案资源体系规范化建设,强化实物档案、声像档案、人物档案、口述历史档案及专题档案等特色档案的收(征)集和管理,多次赴全国各地征集与我校有关的实物和文字档案资料,充盈馆藏资源。同时,着力改善馆藏条件,设立珍贵艺术品档案库房,现珍藏字画318副、工艺品118件、匾额57件、各类纪念品及其它实物121件。

三、工作综述

随着学校深化改革和“双一流”建设的推进,档案馆在原有基础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拓展了特色档案资源管理、档案数字信息化建设、校史文化研究与推介、校史馆建设与运维、艺术品管理与维护等多项工作职能。档案工作职能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不断扩充、工作幅度不断加大、工作内涵不断深化。

(一)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本馆馆舍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720平方米。档案库房配有杀菌消毒机、温湿度自动记录仪、防盗防火自动报警系统、灭火器、除湿器及加湿器等设备,达到“九防”功能规范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档案馆还配有高速扫描仪、底片扫描仪、多功能会议平板、彩色打印机、照相机、录像机等器材。

(二)档案规章制度建设。为加强档案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制定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管理实施办法》,修订了《档案安全保密制度》等13项工作规章制度,制定(修订)了《文书档案归档办法》等12项档案归档管理办法和《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做到了人员有职责,立卷有要求,借阅有规定,保密有条例,管理有措施,保证了档案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之本,资政育人之基,更是学校办学历史见证。档案馆通过强化前端控制、注重过程指导、坚持结果反馈,做到档案资源的应归尽归、应收尽收,每年完成包括党政、教学、科研、基建、财会等11个门类纸质档案的归档入库和相应电子文件的接收进馆,以记录石大历史,留住石大记忆。

同时,树立“大档案”资源观念,注重对实物档案、人物档案、口述历史档案的收征集工作。近年来,通过捐赠、复制和代保管等多种形式面向广大师生、校友征集与学校历史发展紧密相关的实物档案资料4000余件;通过实地走访,建立北京、东营、青岛校史研究工作站,征集了曹本熹、朱亚杰、沈忠厚等一批先贤名师专题人物档案;针对性地选择学校历届领导、院士、专家学者、教授、职工及各届校友代表开展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构建了包含方华灿、沈忠厚、郑其绪、吴林祥、段景泰、李玉琛等一批学校历史参与者和见证者的口述历史资源库。征集到的实物档案、人物档案和口述历史档案有效丰富了馆藏档案,支撑了校史展陈内容,成为了校史馆的特色和亮点。

(四)档案数字信息化建设。锚定数字档案馆建设目标,加快常用档案、老化档案的数字化进程,提升数字档案资源比例,优化馆藏档案资源结构。通过数字化工程,实现全部本科生、研究生、函授生等学籍资料和学校历年党政公文及照片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建立了电子档案资源数据库,形成了1.6TB数字化文件、200万余条的著录信息,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数字化加工模式,吸引了国内诸多高校前来调研借鉴,赢得了高校同仁的广泛赞誉。

同时,注重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数据多跑路、用户少走步”。升级了档案网络管理系统,使得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大幅提升,支撑了档案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安全保存;研发了中英文成绩和学历学位自助翻译系统,使得相关英文材料翻译时间由一周缩短至立等可取,有效助力了学生的出国留学和对外交流;上线档案远程利用服务系统,再造档案服务流程,完成档案服务由线下向线上转换,从管理者和服务对象“双维度”提升服务体验。自主研发的相关信息系统取得三项软件著作权。

(五)档案利用体系建设。牢固树立“为学校服务、为师生服务、为校友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档案服务意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校友权益保障,积极作为。接待利用者人次、查阅档案卷次、复印档案材料份数、办理出国证明材料份数逐年增加,档案利用在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支撑科研成果申报、保证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学生求职就业、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效果明显,档案服务效果不断增强,资政作用不断深化。

(六)校史文化研究工作。档案馆重视档案史料的编研工作,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推出校史研究成果,为学校卓越文化建设贡献力量。为迎接学校六十周年校庆,集全馆力量编写了30多万字、150余幅图片校庆丛书之《传承跨越》;结合专题研究,制作了《东方红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图片展》《德馨学高 丹心如一——纪念朱亚杰院士诞辰一百周年图文展》《高山仰止——纪念曹本熹院士诞辰100周年图文展》《乃武乃文 且康且健——中国石油大学体育运动图文展》《水击石穿寻地火——沈忠厚院士图文展》《不忘初心 执志前行——石大老革命图文展》《殚精建伟业 光华励后人——杨光华先生图文展》《青春理想信念——学校首届毕业生决心书图文展》《上德若谷 行者无疆——戈革先生图文实物展》《青春的力量图文展》《执古之道 御今之有——习近平用典图文展》《永远的铁人 不朽的精神 图文实物展》等多项专题展览;联合学校产业处等相关单位开展学校产业发展史研究,共同编写了校办产业大事记——《足迹》,与教育发展中心合作推进学校继续教育史研究;开设了面向全体本科生的《校史文化课》;积极申报研究课题,成功申报近30项国家级、省部级与校级课题。

(七)研究成果推介。通过校园里展、课堂上讲、文章里论、网络上传、活动中悟、媒体上播等多形式、多渠道推介校史文化研究成果。近年来开展的多个展览多地多次展出,两次展览获得学校年度十大新闻图片,习近平用典图文展获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巡回指导组高度评价;开展《校史文化大讲堂》,通过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为进入职教师、入校新生开展校史校情培训;撰写的张一伟事迹入选科技部《科学家精神》丛书,曹本熹传、沈忠厚传入选山东省科协《红色科学路——山东科学家传记》;借助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媒体、省市级媒体和学校媒体广泛传播校史文化研究成果,普及和宣传校史文化,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影响;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科协网站宣传报道。

(八)校史馆建设与运营。经过五年资料收集、两年策划设计、一年施工建设,历经业务调研、明确理念、组织脚本、实物征集、总体布局、概念设计、项目招标、深化设计、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十个流程,高标准打造了新校史馆,成为学校“十四五”的第一个亮点工程和展示石大历史、弘扬石大精神、彰显石大文化的重要平台。

通过高效能管理运营,高水平宣讲,打造校史馆为爱党爱国、立德树人、文化传承、精神孕育、科学普及的“教育共同体”,为全校开展主题党团活动、师德师风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学科专业史讲解等提供全方位服务。

档案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抓管理、抓基础、抓规范、抓服务,档案工作和校史研究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多次被学校授予优秀集体 ”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1999年晋升为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二级;2004年晋升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山东省一级;2018年通过山东省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示范单位测评,获评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9年校史馆入选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2021年档案馆支部获评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校史馆开馆获评学校十大新闻。

四、对外交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一直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热忱欢迎全国各档案馆(室)、校史馆的同仁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我馆参观、交流和指导。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

邮编:266580

邮箱:dangang@upc.edu.cn